当前位置:淘百问>生活百科>京师(古代都城的一种称呼)

京师(古代都城的一种称呼)

2023-04-30 13:34:15 编辑:join 浏览量:644

京师(古代都城的一种称呼)

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首都的称呼,在明朝和清朝一般指北京。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由应天府(今南京)移鼎燕京,以之为京师,称为“北京”。金陵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的部分时期,则因皇帝个人的喜好因素,北京之法律地位还曾一度由首都,降为君主暂幸之行在,复称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明英宗正统时才恢复燕京京师的地位。清顺治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清廷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内城,汉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旗人事务由九门提督管理,而汉族、回族事务则交给顺天府衙门管理。

想要了解更多“京师(古代都城的一种称呼)”的信息,请点击:京师(古代都城的一种称呼)百科

标签:京师(古代都城的一种称呼),京师,城市布局,城防

版权声明:文章由 淘百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aobaiwen.com/life/9071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