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敛巧饭习俗),流行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元宵节(敛巧饭习俗)历史悠久,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由此开始,琉璃庙镇的女性村民每年元宵节期间都会聚在一起吃敛巧饭,这一地方习俗传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六前夕,村中十二三岁的少女至各家敛收粮食、菜蔬。正月十六当天,年长的妇女协助少女们将饭菜做熟,全村女人共食。做饭时要在锅内放入针线、铜钱等物,吃到的人会认为自己求到了巧艺和财运。另外,“巧”字是当地人对雀类的别称。吃敛巧饭前,人们要扬饭喂“巧”即麻雀、山雀等鸟类,同时口念吉祥之词,一是向雀儿谢恩,二是祈求来年丰收。饭后在冰上行走,名曰“走百冰(病)”,以此寄寓百病消除之意。逢到敛巧饭活动,戏班和花会都会举行助兴演出。
2008年6月7日,元宵节(敛巧饭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X-71。
想要了解更多“元宵节(敛巧饭习俗)”的信息,请点击:元宵节(敛巧饭习俗)百科
标签:元宵节(敛巧饭习俗),敛巧饭,元宵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