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在第3、4集详细说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这段历史,我兴奋的看到,在这一次对这一段历史的表述中,采取了直面的态度,在片中解说词里谈到:文+革是错误的,是浩劫!由此可见,这与我们小时的历史书中简单的一段话含糊表述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党在进步,以及用更为宽大与胸怀在理解过去的事情、与迎接未来的事情。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2000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02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10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
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下面聘才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XX年5月10日早上的党课是一堂生动的理论实践课,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在纪录片中,我们深刻领略到了十九世纪初期,旧中国在革命时期的那段“峥嵘岁月”……随着一代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12的中国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皇帝倒了,辫子剪了”。然而,袁世凯很快就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并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继续统治。面对当时的现状,国民党希望通过和平手段,从袁世凯手中夺取政权,国民党领袖宋教仁为此在全国奔走呼号,为国民党在议会选举进行宣传,并使国民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是,这种行为激起了袁世凯的高度紧张。1913年3月,宋教仁遭到了袁世凯派遣的杀手的暗杀,他和其他人所期待的议会民主制度最终化为了泡影。随后,为了换取支持,袁世凯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1916年,袁世凯又妄图称帝,建立所谓的“中华帝国”,但是他的行为遭到了几乎全国上下的以致反对,就连他手下的北洋军阀也颇有不
标签:观后感,纪录片,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