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又出现了疫情反扑,再加上之前屡次爆发的疫情小范围爆发,相信绝大多数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已经提前做好了疫情防护,虽然在接种疫苗后,各种疾病的症状与疫苗的不良反应、异常反应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疫苗背负着许多黑锅。
因此,如何区分、避免、处理不良反应是困扰大家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此与大家分享。
接种疫苗后常见的副作用是什么?
一、一般反应
主要是指一次性和轻微的身体反应,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如免疫原性等)引起。
特征:主要症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发热、疲劳、倦怠、食欲不振或轻度皮疹、恶心、腹泻等。
治疗:一般2-3天后可自行改善,或对症治疗后可治愈。
二、普通局部反应
特征:接种后24小时内多发生,局部红肿、硬结、疼痛,偶发引流淋巴结肿痛。
治疗:轻症不需治疗,重症可局部热敷,一般1-2天后逐渐消退。推荐用马铃薯片或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以减轻疼痛。如接种部位红肿热痛3-5天未减轻,甚至出现局部淋巴结肿胀、疼痛,说明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需尽快就医。
三、发热反应
特性:接种后几小时至24小时发热,持续24-48小时,不超过72小时。大部分是低热和中热,很少有高热。
处理:38.5℃以下多喝水,物理冷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服用退烧药。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8.5℃,伴有烦躁、呕吐等症状,或者体温两天后持续下降,有上升趋势。可能是该去医院。
四、皮疹
特性:有些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如麻腮风疫苗,接种后可出现一次性皮疹。
治疗:如果疫苗引起的皮疹比感染引起的皮疹轻很多,大部分可以在几天内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
若婴儿持续高热、烦躁、皮疹持续存在,加重破溃,则提示非疫苗反应性皮疹,需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五、异常反应。
异常性反应与疫苗种类、受种者体质等有关,严重的异常性反应可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过敏性皮疹、血管敏性皮疹和血管性水肿的报告数量相对较多,但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过敏性休克、喉水肿等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及时治疗后通常无严重后果。
六、局部细菌感染和无菌脓肿:
特征:红肿热痛是常见反应,可引起局部脓肿、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轻症可涂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重症需穿刺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七、过敏反应:
主要分为四类: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和过敏性休克。
(1)过敏性皮疹
特征: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表现为皮疹和瘙痒,多见于荨麻疹。
处理:抗组胺药物、氧化锌洗涤剂和激素可用于治疗。
(2)血管神经性水肿
特征:接种后1~2天内发生,先在注射部位浮肿,然后扩大到关节、眼睑、嘴唇和四肢。
治疗:治疗需要抗组胺药物或激素。
(3)血清病。
特征:主要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严重的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和肾脏。
治疗方法:轻微荨麻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地奈德乳膏等激素类擦剂,口服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
如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或肾脏并发症,如意识不清、血尿、尿少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4)过敏性休克。
特征:接种后数分钟发病,以循环衰竭为主,血压降低,组织注射不足。
治疗:应紧急给予肾上腺素。
怎样避免疫苗的副作用?
1、掌握疫苗接种禁忌。
接种疫苗前,需要仔细询问病史,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儿童及其家庭的过敏史和最近的健康状况,以便接种医生能够更科学地判断是否接种疫苗。不建议接种疫苗以减少不良反应。
2、有效避免偶合症。
尽管部分偶合症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鉴别,但也有一些偶合征很难鉴别,尤其是当偶合某些病因不明或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时。
对于受种者,无论是偶合症还是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都是一样的。若症状较轻,注意观察休息;若接种后有较严重反应,应及时到医院找相关科室医生,会给您适当的治疗方法。
标签:新冠,须知,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