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患病后可能会出现动作以及语言功能受损的情况,但二者在易患人群、病因、发病位置、表现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1、易患人群:中枢性面瘫患者常见于60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其身体抵抗力减弱,更易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周围性面瘫患者常见于20-60岁的患者,可能由于其工作压力大,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使得自身免疫、神经系统受影响,导致多种因素联合诱发。
2、病因:中枢性面瘫是由于颅内受到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常见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脑损伤;周围性面瘫大多是由于受寒冷凉风侵袭导致脸部神经受病毒感染,或者是外伤、肿瘤、自身性免疫疾病、血管炎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引发,使局部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而致神经缺血水肿的情况。
3、发病位置:中枢性面瘫患者常见于中枢性病变,面瘫损伤多见于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位置通常在对侧睑裂以下,导致患者对侧颜面下半部表情肌出现瘫痪,对患者正常做面部表情,如皱额、皱眉等没有太大影响;周围性面瘫患者是面神经或面神经核以下部位受损,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脸部肌肉几乎瘫痪,导致脸部会不受控制做出面部表情。
4、表现症状:中枢性面瘫患者通常起病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内突然发生,常见有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说话不利索、嘴角偏向健侧肢体以及额纹不对称等症状;周围性面瘫患者起病相对较慢,临床上可能会出现口角歪斜、眼睛不能闭合的情况。
5、治疗方法:中枢性面瘫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如培元通脑胶囊、安脑丸、丹灯通脑胶囊等进行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治疗。
出现中枢性面瘫或周围性面瘫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医,完善头部核磁、CT等检查明确,积极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面部保暖,避免直吹冷风或用凉水洗脸,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吃辣椒、大蒜、雪糕等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牛肉等。
标签:面瘫,中枢性,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