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快速活血化瘀呢
活血化瘀日常调养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
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临床诊断
临床上具体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瘀血证有轻重,治疗时应选用不同的方药。
② 祛瘀过猛,易于伤正,因此常辅以益气养血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③ 本法能促进血行,故凡出血证,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活血化瘀,不能从字面理解,通俗的理解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
中药活血化瘀是一种综合调理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消除疼痛,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
症状
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血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人群典型的症状是,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不适;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灰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说,引起血淤的原因有三种:
1.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
2.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
3.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
综上所讲述的就是关于如何快速活血化瘀的详细介绍,活血化瘀十分重要,这会使身体排出多余的垃圾,让身体的血液更加通畅,减少血细胞疾病,另外,在于饮食上也是可以调理的,平时的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有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保持身体营养平衡。
2快速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
像崴脚就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当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过去之后,扭伤的地方会出现淤青,这时我们可以用很简便的方法来处理,即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帮助散开淤血。
有时候热毛巾不是随身就能准备着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药物,比如红花油,倒一些在伤处,用手按摩直至药物被吸收、患处有发热的感觉。
除了外用的药物,还有一些口服药物,也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般多是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三七片等。不过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对于经血不畅的女性来说,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红糖姜茶、阿胶等物品,能够有助于经血顺畅。
平时注意运动,多活动活动身体,像冬天容易长冻疮的部位要多加按摩,使血流通畅,不容易淤堵。
3刮痧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祛湿,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能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
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4按摩五个穴位活血化瘀
从头走足,行于下肢外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与内脏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经功能,故手、足都有全身各部反射区,足底又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
因此,经常按摩四肢,可疏通十二经脉,活动四肢关节,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防治全身关节炎及其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具体自我按摩方法介绍如下。
三阴交
[位置]位于内踝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
取穴位时,正坐或仰卧,沿内踝尖直下3寸,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功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对不孕、痤疮、脱发、脂溢性皮炎、黑变病有效。
[方法]直刺1~1.5寸。可灸。
血海
[位置]位于髌骨内上缘上方6~7毫米处;
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长,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功能]调和气血、散风祛湿,适用于湿疹、荨麻疹、蝴蝶斑、斑秃、面部色素沉着。
[方法]可直刺0.8~1.5寸,可灸。
合谷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取穴时,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
[功能]疏风清热,能通络,润面泽颜,对头面五官疾患、痤疮、荨麻伴侣、风疹有效。
曲池
[位置]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功能]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除疹止痒,可用于瘾疹、脂溢性皮炎、荨麻疹、痤疮。
[方法]直刺0.8~1.5寸,可灸。
若治荨麻疹,配伍足三里、隔腧、血海效果更好。
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处开1横指;
取穴时,正坐或仰卧屈膝、于犊鼻穴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
[功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健体美容,对虚劳羸瘦、面部皱纹、面色萎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直刺0.5~2寸,可灸。若配曲池可治荨麻疹。
人站立或坐着时,血液容易蓄积下肢,循环不畅,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乏力、肿痛等症状。
尤其是中老年,腿脚乏力会导致平衡能力减退。
每天逆向按摩腿部可疏通整个腿脚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有效增强腿力和关节韧带柔韧性,使四肢协调能力增强,减少老人跌伤的几率。
逆向按摩
方法:
每天早上起床后,先适当做些保健操,活动一下四肢,再坐在凳子上,用双手握住右脚脚腕,然后同时往上揉搓,按摩20下后,再按摩左腿。
也可用单手反向揉搓手臂,从手腕处向肩颈部缓慢揉搓20次。
注意事项:
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皱为宜;
按摩前先活动四肢,使机体做好准备;
有骨髓炎、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及肺病的人都不适合逆向按摩。
面部也适合自下而上的逆向按摩,可以对抗地心引力,延缓衰老;
背部逆向按摩则能宽胸理气,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与消化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5活血化瘀的方法
1、活血化瘀的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崴脚等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当急性期(伤后24-48小时)过去之后,扭伤的地方会出现淤青,这时我们可以用很简便的方法来处理,即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帮助散开淤血。
也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药物,比如红花油,倒一些在伤处,用手按摩直至药物被吸收、患处有发热的感觉。
除了外用的药物,还有一些口服药物,也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般多是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三七片等。
2、活血化瘀的运动方法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
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3、活血化瘀的食疗方法
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
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
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
活血化瘀有日常调养及中医治疗等方法,日常调理以运动和饮食调理为主,活血化瘀的食物有:葡萄、柠檬、凤梨、葡萄柚、橄榄、山楂、大白菜、芹菜、韭菜、洋葱、山药、大蒜、番茄、花椰菜、蘑菇等。
活血化瘀吃哪些食物
1、西红柿:西红柿含有多种活血化瘀的成分。
果胶,可降低胆固醇;黄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围的黄色胶状物质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循环。
2、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食鉴本草》里说,它能“化血块,气块,活血”。
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散瘀的功效,所含的黄酮类物质能舒张外周血管,具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能扩张冠状动脉、降脂、强心。
3、醋: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有活血散瘀、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疗疮的功效。
《本草求真》里说:“醋主敛,故书多载散瘀解毒,下气消食。”用于瘀血所致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但外感者忌食,且不宜与茯苓同吃。
4、玉米油:玉米油内含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酸,对于调节血脂、软化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玉米油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于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也有一定作用。
活血化瘀的中草药
1、三七——防治心血管疾病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
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
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2、当归粉——补血活血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
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
标签:活血化瘀,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