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看了东西方的电影来了解历史的结果,不过不幸的是,人家外国的火枪排射的电影场面是符合历史的,我们的《英雄》里的箭阵则是张艺谋导演的无脑想象。
这话我不是针对谁,是说我们的国产历史剧导演都是垃圾。
且不说这里面究竟有没有历史顾问的协助,这种布阵和作战方式是不是遵循了历史的逻辑,哪怕是生活的逻辑,看一下上面的图片也可以知道。
单一的箭阵纵深达到无边无际,也就是几十、上百列。
每列之间肯定还要留出拉弓放箭的间距,一般来说这个间距是1.5米,也就意味着仅仅箭阵的纵深,从最前一排到最后一排的弓箭手的距离就是1.5米*100=150米。
换句话说,最后一排的射程一定要超过150米,否则就会射死自己的前排战友。
这种战阵布局,是用人脑子想出来的吗?
我们看到兵马俑坑中的弓箭手,布阵的纵深绝没有几十列之多,因为那等于牺牲了后排平射的可能性,所以,和欧洲的火枪纵队的射击队形差不多,基本上是两列或三列配置。
到了宋代,神臂弓手、弓箭手和长枪手形成梯次配置,这时候大大增加了射击兵的队列,也是为了保持火力的持续性,也就是“换位”射击,而不是说一堆人堆在一起齐射。
在此条件下,东方的弓弩阵的火力密度其实和西方近代的火枪阵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射速和射程、杀伤数据的比拼了。
射速上,弓箭要远胜燧发枪,射程上,如果是对付无甲目标,弓箭要超过燧发枪,如果是对付铁甲目标,弓箭的有效杀伤距离要比燧发枪短的多,往往需要在20—30米左右,才能以重箭头破甲。
而火枪在50米的距离上可以很轻松地打穿铁甲让对手丧失行动能力,甚至在80米到100米的距离上,也有类似的杀伤力。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纪律性和组织性的较量,而近代火枪兵的佼佼者,英国陆军,可以承受7轮射击,死伤1/3,推进到对手20米内齐射,然后刺刀冲锋。这种伤亡承受能力,秦国的箭阵百分之百是没有的。
所以,归根结底,先进的还是要战胜落后的,并不只是因为武器。
1。据说明代武举考试,将佐开弓射箭120步,士兵100步为合格。明代一步合五量地尺即160cm,这个距离相当远,与各种对于弓箭的描述和介绍也相吻合。 而火枪(以启蒙时代典型的燧发滑膛枪brown bass为例)各国都要求士兵在80米,有时甚至是五十米才开始射击,英军在魁北克战役时指挥官甚至直令步兵超近距离射击。
2.关于弓箭的精确度.这个我觉得不需要质疑,知乎上有一个号称90米射穿自行车车架的(威力也可见一斑) 而brown bass(原谅我只是业余爱好者,干货匮乏) 在射击100yard(合91.4米)目标时命中率只有52% 射击200yard时 按照英国一位爵士的话说,“像射击月亮一样”。
3.射速问题,如果是精准直射,熟练的射手一分钟可以做到5-6发(或许更高)的射速。弩也可以达到3-4发。而燧发枪,腓特烈大帝麾下的士兵的“十二秒排枪”已经把奥地利人吓到了....更不要提“一小时射击四十次”的火绳枪了。
当然历史上火枪确实取代了弓弩。意大利战争初期的法军士兵依然装备十字弩,在和西班牙军队的几次交锋后便全面换装火绳枪。英国在1595年废除了已经实行了两个世纪的长弓法令,一个叫roger williams的英国将军更是声称“宁可带领500名训练良好火枪手而不是1500名长弓手上战场”。 在清代描绘远征准噶尔的画中,号称弓马定天下的清军也大规模装备了火枪。到了拿破仑时代,只有俄军中的卡尔梅克部队还装备弓箭,被莱比锡战役时的法国士兵亲切的称为“爱神”。
于是我的困惑就在这里------如果说弃用弓弩是因为弓弩对士兵素质和训练水平要求很高,而且难于制作。这个说法在中世纪末期或许站得住脚。可是到了三十年战争之后,军队开始迈向职业化,系统化的军事训练体系已经成型,更加强调纪律性,军人素质比之古罗马军队都毫不逊色。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生产力和中世纪封建割据时期更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可是从启蒙时代直到1849年米涅步枪发明之前,火枪的杀伤力和射程以及精确度并没有质的提升,雷汞火帽击发枪也只是提高了枪械的发火率,brown bass更是服役了将近一个世纪。弓弩在这一阶段为何没有复兴呢?
隧发枪时代最流行的战术无疑是所谓“三段击”(只有英国横队是两排)。被当时几乎所有的欧洲军队(包括强调纵队突击的拿破仑法军)所采用,这样的阵型缺点显而易见,就是只能直射不能抛射,对士兵的战术素养要求也很高。显然不如弓弩的大纵深阵型射击杀伤效率高。
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弓弦和箭羽会受到影响,可是这种天气却足够让隧发枪根本打不响。
也许有人会提到刺刀对于反骑兵的巨大作用,可是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长弓手们是靠近身肉搏打败了法兰西骑士。奥斯曼的耶尼塞里在拿破仑时代全部使用火枪,也并未装备刺刀,而是使用腰刀肉搏。
这个问题 实际上是 总有人觉得 弓箭比早期火枪厉害
这里先澄清一个误解 秦朝的弓箭不会比后来的更厉害 迷信秦朝武力 是因为太遥远 证据不足 随便吹就是 当然关系不大咯
火枪比弓箭 厉害多了
1 威力巨大 盔甲之类对火枪毫无作用 吃了一颗子弹 在都是九死一生 而弓箭末端收到空气阻力影响 射速并不快 即使命中 往往并不造成致命伤
2 最关键的误解可能来自弓箭射速快 的确 早期火枪 装弹复杂 还要点火 一分钟发一个就算不错 弓箭 射击以后能够快速第二次 看着不用一分钟 但这前提是 弓箭手体力要吃得消 相对于换子弹 点火或扣动扳机 射箭是十分吃力的 再好的弓箭手 每分钟射三四箭 也是坚持不了一会的
一个是用化学能做功 赋予较小质量物体 以高速度 且主要受地球引力影响 一个是靠人力做功 赋予较大质量物体 尽可能的速度 受引力和空气阻力 高下立判啊
3 补充 弓箭的威力和射速和移动力密切相关 威力大的 射速必然低 移动必然困难 弓手体力必然消耗更大 所以想靠同等数量强弓硬吃对手 显然低估了火枪手可以快速移动
4 箭体积重量远超过子弹 补给不易
5 火枪可上刺刀 弓箭兵无法近战 以正常人体力论
所以 即使不考虑火枪近代军队组织战术上绝对优势 弓箭也是远远比不上火枪
小编,你说的只是理论上的数据。而且是单纯的弓箭手防御箭阵,却没注意其他兵种啊!秦军都是自己攻击性的军队,他们的军阵是混合的,里面有骑兵护住两翼,弓箭射程是五十到一百五十步,好一点的是两百步,一般都是一百到一百五十步,弩箭射程最多一百步左右,而且弩箭三角箭头近程几乎可以穿透优良的重型铠甲和质量上乘的牛皮甲,前排还混合精良锐士及战车,锐士解决冲到五十步之内的敌军,弩箭解决五十到一百步的敌军,弓箭解决一百到两百步内的敌军,骑兵和战车护住军阵,一旦敌人败退,骑兵和战车开始追击,步兵弓箭弩箭随后跟进收割人头,欧洲是近代才开始混合军阵的,排枪有中远近的功能吗?而且如果不是拿破仑发明三段式射击,能打的过秦军?要知道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指挥大兵团混合兵种,近代也只有美国,俄国,德国及中国和日本指挥,我想问下小编,欧洲有时间那些国家完整的发挥出军阵的威力?
标签:箭阵,秦国,战胜